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:爸爸真棒 (ID:babazhenbang),作者:靜思,原文標題:《我在耶魯親歷關稅大戰中的美國!曬出2周生活賬單,真相驚人…》,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,題圖來自:視覺中國
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:爸爸真棒 (ID:babazhenbang),作者:靜思,原文標題:《我在耶魯親歷關稅大戰中的美國!曬出2周生活賬單,真相驚人…》,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,題圖來自:視覺中國
中美關稅大戰的風還是吹到了我的朋友圈。
最近,國內的親朋好友對我關懷備至,隔三岔五冒出個人發信息問我:
你在美國還能吃上雞蛋嗎?
物價是不是很貴?
被問多了,我真有種自己快要破產的慌亂感。
于是,我趕緊去了趟位于耶魯紐黑文附近的Costco,看看是不是真需要囤點啥。萬一關稅大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持久打下去,家里也好少破點財、多挺一段日子。
一、雞蛋風云+囤貨清單
第一次被人問時,我還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——我吃不上雞蛋了?沒有啊,我爸媽每天早餐必吃兩個白水煮蛋,不是還管夠么?后來,翻看了近期的社交媒體,才發現,原來美國發生了“蛋荒”。
因為蛋荒,還引發了“雞蛋風云”:
特朗普政府因為本土缺蛋,向全球求援。先是向歐洲各國“求蛋”,丹麥、荷蘭、瑞典、挪威等國都收到了美國的求助信。
可歐洲各國不搭理對方。
丹麥雞蛋協會表示會調查,但歐洲自己也缺蛋;
瑞典雞蛋生產商直接拒絕,說運輸太復雜;
挪威更是直接說“一個雞蛋都不多賣”,因為自己都缺;
法國也表示愛莫能助,禽流感讓本國雞蛋也緊張。
這下美國政府是“求蛋無門”了。
以及“雞蛋文學”:美墨邊境上演了毒販轉行當“蛋梟”、用無人機運送雞蛋、黑市雞蛋價格已高于市場兩倍假價錢的故事。
美國不僅“蛋荒”,物資還短缺。超市里,民眾開啟了囤貨模式。
超市里的老外們就像東西不要錢一樣,啥東西都往購物車里塞。
網友們還積極貢獻了自己的囤貨清單:
關稅、雞蛋、囤貨,這些因素表面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,在當前背景下,確實可能產生關聯。大概的邏輯聯系是這樣的:
美國農業依賴大量飼料,而雞蛋的供應鏈也不例外。
雞的主要飼料成分是玉米和大豆,而這些作物的價格往往會受到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。如果貿易戰讓美國對出口國失去市場,玉米、大豆價格可能會崩盤,影響農場種植意愿和規模,最終影響雞飼料的供應與價格。
其他進口物品也是一樣,因為關稅影響勢必漲價,即使是美國本土生產的產品,也未見得就能安然避開關稅影響。所以,才會出現美國某富豪建議大家從汽車、家電到牙膏、肥皂,不妨應囤盡囤的新聞。
作為身居美國東部某藍州的華人家庭,我家是上有兩老、下有兩小、中間橫著一對中年夫妻的六口之家模式。每兩周會去Costco和中國超市采買一次,一次買夠六口人兩周的食物。
兩周前,特朗普開啟了關稅大戰,那時我家剛采買完,家里物資豐富,對物價、蛋荒、囤貨沒有概念。這期間,關稅大戰起起伏伏、跌跌撞撞、甚至成為了朝令夕改的“笑話”,但對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影響究竟幾何我也不了解。
于是,本周一,過完周日的復活節假期,Costco開門營業。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開啟了新一輪的采買,祈禱此行不要讓我的錢包比我的臉還干凈。
二、蛋荒+囤貨,認真的?
一頓操作猛如虎,最后花了不到420美刀——這些是一家六口接近兩周的伙食費。
采買物品包括三包牛肉餡、三包雞肉、5斤蝦、兩盒蛋(共計48顆)、七盒奶、各種蔬菜、水果、純凈水、雪糕等小零食若干。大概這么一車東西。
有漲價的東西么?在我們采買的物品里,確實有一項——蘋果。Honey Crispy的蘋果比兩周前貴了1美刀。除此之外,我們常買的食品里沒有漲價的。反而,草莓和葡萄還便宜了一些。
傳說中的“蛋荒”呢,也沒有。雖然還是限購三盒,但備貨充足(不過我們常買的有機雞蛋賣光了,考慮到我們是Costco關門前一小時去采買的,我覺得常用物品賣光也合理)。而且價錢也比兩周前便宜了一點,白皮蛋一顆0.16美刀。
至于其他蔬菜、水果、牛奶等物品,也是備貨充足、價錢同之前持平。
有搶購和囤貨么?如果從這張收銀臺的照片看,是不是有點囤貨的味道?
但Costco就是倉儲式大宗購物,主打物品量大、薄利多銷。購物車很容易被塞滿,看上去像是搶購囤貨。但實際上,當時超市的人流入口處是“人丁稀薄”:
甚至說是冷清也不為過。
當然,剛開門的Costco客流肯定比接近閉店要大很多,但從現場的物資數量來看,可以推斷出白天發生搶購囤貨的概率很小。
可以這么下結論:至少我所在的州,當前的關稅貿易戰對目前民生日常生活影響較小,遠不像部分媒體描寫的那般水深火熱。不過,雖然生活上不到水深火熱的地步,但確實不像之前那么太平了。
三、游行、裁員不斷,出門要揣“身份證”
先是4月5日,美國迎來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——“Hands Off”的全國性大游行。這不是普通的喊口號、舉牌子的街頭活動,而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最引人注目的“全民大起義”。
這場大戲由150多個團體聯合策劃,橫掃全美50個州、1400多個地點,組織方估算當天上街的人數多達300萬到500萬。
“Hands Off”直譯就是把手拿開,實際上這也是抗議者的訴求——別碰我們的民主、社會保障、醫保、還有我們的生活方式!
“Hands Off”抗議者關注的焦點包括:移民和邊境政策、聯邦職位削減、社會和經濟問題(比如社會保障、科研資金和消費者保護被削減,醫療保健、數據隱私和就業安全也面臨威脅)、民主規范(批評政府治理方式以及馬斯克這個私人富豪對行政政策的干預)、以及社會正義(跨性別權利、經濟不平等等問題)。
抗議者認為當前的美國不是在“治理”,而是在被一群富豪“遙控”,大家反對特朗普及其富豪盟友(尤其是馬斯克)的權力擴張。
我所居住的城市當天的Hands off活動
然后,關稅貿易戰也實打實影響到了很多行業,導致不少企業裁員、斷臂求生。
比如,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征收25%關稅后,美國第三大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(旗下有公羊、道奇和吉普等三個知名品牌)就受到了直接沖擊。為應對激增的成本壓力,Stellantis不得不宣布裁員900人。
沃爾沃集團幾天前也宣布,將在賓夕法尼亞州、弗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的三家工廠裁員550至800人,以應對貿易關稅導致需求下降和市場不確定性增加。
由于鋼鐵和汽車進口關稅的影響,成立于1847年的美國礦業公司Cleveland-Cliffs Inc宣布裁員1200名員工。
就連本土的造紙廠也受關稅影響,增加運營成本而無力繼續營業,宣布關店。800名員工即將失業。
裁員這件事,從疫情后的科技公司、到如今的聯邦公務員、教育界、學術界、以及傳統汽車和制造業,真是“蒼天放過了誰”?
而對于非本國公民的外來人士來說,大家因為特朗普上任后對移民的強硬態度,也是繃緊了神經過日子,現在連上街都要揣著能證明合法身份的“身份證”。怎么回事呢?
前段時間,特朗普政府宣布了一項新規,要求所有在美移民,無論是持有合法簽證還是綠卡者,須在任何時間隨身攜帶能夠證明其合法身份的相關文件。
新規規定:若有移民未能遵守相關要求,最高可被判處6個月監禁。無法提供有效身份證明,還可能面臨被遣返出境的嚴重后果。
該規定已于4月11日起正式實施。
為什么突然“嚴打”起來了?
美國政界有個關鍵詞,第一個100天。這是1933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.羅斯福在任職時提出的概念,任何一屆政府上臺,第一個100天都是給整個任期定調的沖刺階段,像是一個中期考核,媒體、民眾、對立黨會給在任的領導班子KPI打分,直接影響接下來的任期。
特朗普在此時頒布這條新規,還是與此前一系列“強化邊境管控”、“優先遣返違法移民”的政策相輔相成,都屬于特朗普政府在移民問題上秉持的“零容忍”思路。通過把“隨身攜帶證件”固化為日常義務,可以把移民執法從邊境線內延展到城市街頭。
他在移民議題上亮出更硬的態度,就是在向對移民管控強硬派的選民傳遞自己的決心:政府在兌現“嚴格執法、保護美國公民利益”的承諾。說到底,還是為保住自己支持率的政治手段。
作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華人,現下的美國給我一種很撕裂、動蕩的感覺。每天打開新聞,我似乎看不到真正為民服務的官員——只有爭奪輿論風口的政客、互相指責的黨派,以及在街頭游行中高聲吶喊的各色群體。
你會開始懷疑:這個國家的核心,是不是已經被無休止的混戰和標簽化議題吞噬,只剩下利益博弈和權力游戲?
作為普通老百姓,大家的要求并不高,只希望一切能盡早如常。
參考資料:
https://www.hindustantimes.com/world-news/us-news/why-all-us-immigrants-h-1b-workers-green-card-holders-must-carry-id-24x7-101744506383124.html
https://www.businesstoday.in/nri/visa/story/h-1b-and-green-card-holders-must-carry-id-24x7-trumps-new-rule-triggers-panic-among-indians-471841-2025-04-13
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:爸爸真棒 (ID:babazhenbang),作者:靜思
支持一下 ??修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