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:鏡相工作室,作者:黃依婷,編輯:盧枕,原文標題:《宇樹機器人租不出去了》,題圖來自:AI生成
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:鏡相工作室,作者:黃依婷,編輯:盧枕,原文標題:《宇樹機器人租不出去了》,題圖來自:AI生成
2025開年,宇樹機器人成為最忙“打工人”。央視春晚上的一場扭秧歌表演,把這個“人模人樣”的大鐵塊捧上了“頂流”寶座,渴望流量的商場、展會、品牌爭相“邀請”它站臺,哪怕只是走上兩步也能收獲不少關注。
人形機器人租賃在這樣的需求下爆發。2月,第一批拿到宇樹G1的老板們,以1.5萬元一天的價格對外出租,供不應求,一個星期回本,半個月賺了二十幾萬,檔期排到了5月份。
在當時看來,這幾乎是一本萬利的生意,徐沖也想分一杯羹。3月,他先后訂購了一臺宇樹G1和兩臺眾擎PM01,前者5月上中旬到貨,后者7月到貨。
讓徐沖感到不安的是,兩個月過去,人形機器人租賃市場仿佛在萎縮,需求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多。3月至今,在他試探性發出宇樹G1租賃廣告后,聯系他的買家屈指可數,即使有婦女節、清明節、勞動節等節假日,3~4月真正達成的訂單(包括5月的預訂單)不過三四單。無奈沒有現貨,他把這些訂單介紹給了同行。
新鮮感逐漸褪去,宇樹機器人好像租不出去了。熱潮起落的背后,人們發現,人形機器人能做的事情太少,離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,還太過遙遠。
一、作為噱頭的宇樹機器人
身著東北大花襖,旋轉、跳躍、丟手絹,人形機器人第一次出現在普羅大眾面前,便是站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,臺前的靈活舞動和幕后的笨拙可愛都成為網友討論的焦點。
3月1日,杭州某商場和宇樹科技合作辦了一場線下活動,機器人和機器狗都出現在現場。當天,商場內人滿為患,都期待和宇樹機器人握握手;中庭之外,樓上的圍欄處也趴著看熱鬧的顧客。第二天,周日,沒趕上前一天參加活動的顧客有些遺憾,給商場留言說:“今天沒有活動了,兩個大廳都空空的?!?/p>
“能不能聯系上宇樹一起做營銷策劃?”年后復工,小森就收到了品牌客戶的消息。她做了十年的廣告生意,追著熱點出創意是廣告人的基本素養。
客戶的需求讓小森看到了商機。她聯系上有人形機器人二次開發能力的合作伙伴,雙方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,杭州舟可行科技有限公司,采購了5臺可二次開發的宇樹G1-U2人形機器人,每臺24.9萬元,對外出租的價格定在了一天2萬元左右。
一個多月過去,找上門來的客戶不斷。他們大多是學校、商場、景區、會展公司,把人形機器人租過去站站臺,和人握握手,就能博得不少眼球,吸引一波人流。
小森公司的優勢在于,采購的宇樹G1-U2可供二次開發。有客戶拿著春晚表演的視頻問她,能不能讓機器人跳支舞,小森轉達給負責開發的團隊,一個多月后,機器人學會了;還有的客戶想讓機器人喝口水、送稿子、剪彩,這些簡單的操作經過調試后基本都能滿足。
在引流效果這方面,幾乎沒有客戶是不滿意的。“它站在那里就挺新鮮的?!毙∩f。4月中旬,4臺機器人五一假期的檔期已經預定出去了,價格是日常價格的兩倍。
輿論場的情緒烘托之下,宇樹機器人帶火了整個人形機器人行業。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,截至3月29日,2025年以來機器人賽道的融資事件數已經達到了102起,遠超去年同期的75起;其中涉及人形機器人/具身智能機器人的融資超過20起,去年同期只有不到10起。
4月19日舉辦的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又添了把柴。截至4月30日,A股人形機器人板塊(BK1184)今年已上漲32.3%。
二、沒有回頭客的生意
4月,盡管宇樹機器人的引流效果仍然奏效,但復購率極其有限。偶有幾單復購的都是展會客戶,用人形機器人在不同的展會上引流。
邏輯很好理解。新鮮的另一面是,和絕大多數營銷策劃案一樣,同一個創意用過了就不會再用。人形機器人租賃是一次性消費,新鮮感被滿足后,幾乎沒有回頭客。
這一點在低價位的租賃市場中表現得尤為明顯——入局晚了,第一波流量被分割完后,租賃的價格和需求正明顯下滑。
2月,不可二次開發的宇樹G1,其日租價格在8000~15000元,以單臺9.9萬元的售價計算,商家最多出租13天就可以回本;4月,到貨的宇樹G1越來越多,且能做的動作極其有限,沒有差異化,只能做低價競爭,日租價格下滑到5000-8000元,回本周期被拉長。
徐沖是互聯網行業從業者,2025年春晚之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,他目睹宇樹機器人走紅網絡,第一批做宇樹機器人租賃生意的老板們很是活躍,于是他也下單了一臺宇樹G1,在社交平臺打出廣告,準備試試水。
試水的結果讓徐沖心里一沉,和輿論場上的火熱相比,宇樹機器人的實際需求并沒有想象中多,很少有人詢問他租人形機器人的事情。即使有婦女節、清明節、勞動節等節假日,3~4月真正達成的訂單(包括5月的預訂單)不過三四單,而他訂購的宇樹G1要到5月上中旬才到貨,他只能把這些訂單介紹給有現貨的同行。
除了宇樹G1外,出于對人形機器人的興趣,徐沖還訂購了兩臺可以二次開發的眾擎機器人PM01,工期排到了7月。他不太確定那時會是怎樣的行情。
零零后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的創業者張振堯也感受到了租賃訂單的不飽和。他有八只機器狗、一臺宇樹G1,其中宇樹G1的價格是8000元一天,4月平均下來每周只有兩天出租,其它時間閑置下來了。
張振堯解釋說,他一開始并沒有把這件事當作主業去運營,只是作為零花錢的來源,現在發現可能還有賺錢的空間,正提高投入。
但投入始終在可控范圍內,他們對人形機器人租賃能走多遠并不敢下判斷,“短期”成為目前的共識。
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,和概念片里能文能武不同,對于大多數企業和個人來說,目前人形機器人能帶來的收益非常有限,更多是大眾懷著對新鮮事物的包容與好奇,圍繞注意力形成的買賣。而這種注意力買賣和人形機器人概念普及形成悖論——當普通大眾越來越了解人形機器人,對它司空見慣,新鮮感和關注度降低,它就無法起到引流作用了,而更實用性的功能還有待研發。
按照小森的計劃,等人形機器人這波熱度消退后,負責二次開發的合作伙伴會專心負責人形機器人的研發。她相信,現在的租賃只是短期盈利方式,是流量帶來的紅利,往后的市場會更多依賴機器人軟件或功能的研發,就像是移動應用之于手機。
只有那時,租賃市場才能真正發展起來。
三、理想主義者的游戲
人形機器人租賃仿佛是整個行業的一面鏡子,它照出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。
曾有客戶問小森,能不能讓機器人表演個掃堂腿,她只能遺憾回絕。對于人形機器人來說,一個簡單的人類動作,下蹲、伸腿、發力,可能需要軟硬件配合調試數周甚至幾個月,還只是一定概率會成功;2025春晚“扭秧歌”表演,宇樹科技為此排練了三四個月。
4月19日,在北京亦莊舉辦的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將這種差距具像化,20個團隊精心準備下,人形機器人們仍然出現了“平地摔”、起點轉圈、失控等狀況。鳳凰網科技報道稱,對機器人而言,馬拉松不是體能挑戰,而是一場“技術鐵人三項”。賽道上的21.0975公里,涵蓋了柏油路、平地與坡道或者是急彎等多種地形,還需要機器人應對傳感器過載、關節過熱、電池續航等多種極限挑戰。
技術之下,商業化前景是投資人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。在當下的節點,誰真的需要人形機器人成為一個疑問。
在這個疑問上,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曾直言:“現在是個人形機器人就會翻跟頭,但商業化在哪里?以前最主要的市場需求是做研究,要么是高校,要么是你的競爭對手,今天又多了一個新客戶——央企買回去做前臺展示。但這種客戶都不是我們喜歡的客戶,我們喜歡的是可持續的,能夠給客戶創造價值的商業化,今天我覺得在這里面還看不太到。”
眾擎機器人趙同陽反駁了朱嘯虎。這家機器人公司是今年繼宇樹之后,第二家在電商平臺上架人形機器人產品的公司。趙同陽說:“人形機器人在五年之內幾乎無處不在,是人類學會制造工具以來最刺激的一次工業革命……我們很多創業者和我們團隊的所有成員,我們并不是商人,在我們眼里僅僅是一件能改變世界的大事,賺錢只是自然而然的附加值?!?/p>
這是一段看起來頗具理想主義情懷的話,而更多入局的普通創業者試圖兩頭抓。張振堯便是其中之一,他在根據市場情況調試投入成本和研發重心,并不避諱利用熱度賺快錢,也在憧憬著人形機器人真正迎來商業化落地。
在這場關乎未來的賭局中,投資人握著財務報表的標尺,創業者高舉技術革命的旗幟,而租賃市場的起伏恰似一面棱鏡,折射出理想主義與商業理性之間的張力。當實驗室里的機器人還在為穩定行走掙扎時,這個行業或許更需要思考的是:如何讓商業化的步伐,跟上資本狂飆的速度。
(徐沖為化名)
參考資料:
鳳凰網科技:《為什么非要讓機器人跑馬拉松?》
投中網:《金沙江朱嘯虎:我們正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》
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:鏡相工作室,作者:黃依婷,編輯:盧枕
支持一下 ??修改